Search


讓我們聽聽專業的怎麼縮~

【馬卡龍兩三事】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讓我們聽聽專業的怎麼縮~

【馬卡龍兩三事】

我所上的十二週課程中本來是沒有預定馬卡龍課的,雖然我得知後有點失望,但就用反正我已經會做的心情安慰自己啦,但其實還是想看看老師會怎麼教。很慶幸這週的進度很快,三天就完成所有蛋糕體了,所以老師就把周四下午的時間拿來教我們馬卡龍。這週的老師很棒(明後天再解說為什麼),是一個很年輕的老師,是全校最年輕的chef老師,能給他教到馬卡龍也讓我提起說不好法文的勇氣拼命問問題啦。
其實在所有的甜點當中我幾乎很多甜點都沒什麼自信說自己會做,但我覺得我花最多時間且最讓我著迷的就是馬卡龍,從第一次做到做到熟,應該有烤到上萬顆,而法式和義式都花了半年來練習。所以我也跟老師討論了各種馬卡龍的差異,我說我覺得法式的餅皮比較鬆軟,表皮的脆度很明顯,比較好吃,但是溫度和麵糊很難控制,因為蛋白屬直接打發,攪拌不夠會太硬,攪拌過度又會太水。此外,法式馬卡龍的裙襬通常都會突然衝出來,所以溫度得先從高再下降,還要適時的讓烤箱釋放熱氣。老師也補充告訴我,法式的糖度比較低,但相對義式,法式也比較難製作。至於義式,義式顧名思義就是用義式蛋白霜,我很喜歡義式有幾個原因,就是很漂亮,因為蛋白的空氣不會瞬間破裂,所以可以比較穩定的去抓到自己要的質地,裙襬的大小也可以依溫度和時間做掌控,不會一下子就裙子爆炸。
但是義式也有缺點,譬如甜度會比較高(這可以稍作調整),餅皮的質地也沒有像法式一樣鬆軟的像蛋糕。我今天還追加問老師,台灣的天氣炎熱,當我把馬卡龍從冷凍庫取出,表面總是會馬上潮濕,進而讓馬卡龍的表皮不光亮,這要怎麼解決?
老師告訴我,義式的餅皮的表皮其實很薄(比起法式),所以當從冷瞬間到熱,表面很容易就潮掉了,得先迅速到冷藏,再慢慢退到蛋糕冰箱。
最後老師推薦我去練習瑞士作法看看,他告訴我瑞士作法的溫度低,但是做出來非常漂亮,我想關於馬卡龍餅皮,這大概是我下一個研究對象吧!當然,我也很希望自己做的馬卡龍能有義式的外表,法式的口感,在法國幾次吃到這樣的馬卡龍真的都會超驚喜。
我自己是不太喜歡吃自己做的馬卡龍,其實一直很好奇,吃過我馬卡龍的人有什麼樣的感想呢?

P.S. 照片分別是學校做的焦糖蘋果馬卡龍(綠色),和我在台灣做的覆盆子玫瑰馬卡龍(紅)


Tags:

About author
我一直很希望有個空間裡面可以布置所有我喜歡的東西,在這裡呢,我會分享一些關於我自己做的甜點、漂亮的照片以及隨手塗鴉紀錄的筆記;我不是專業的烘培師,甜點也都是看食譜做出來的,所以歡迎指教。未來這裡會是一個浪漫又充滿香氣的空間 I always want to have a space which can be filled with my favorite things.So, I'll share some of my handmade desserts here with beautiful pictures,notes, and graffiti. I am not a professional baker and all the desserts are made by reading the recipes.Therefore I deeply appreciate for every advices. I truly hope this page will be romantic and full of sweetness.
關於甜點製作 / 繪畫與攝影。 Dessert making /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
View all posts